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和芬兰之间, 差了一所一土学校…...

2016-11-22 一诺 一土教育


题图: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二三四木头人”!在草地上玩耍的小土豆和老师。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43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最近朋友圈热传的两篇文,一个是课外班之疯狂乱象的,一个是芬兰决定颠覆学校教育的。

为什么芬兰那一篇疯转,大概都是觉得芬兰好酷, 这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但在啧啧赞叹之余,我相信大多数人感到的, 是两相比较,那种让人充满巨大无力感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芬兰文章后来也有辟谣文,其实没那么夸张,不过不管怎样,芬兰教育的优秀是世界公认的。)

我能告诉你吗, 我看了这些描述前沿教育创新的文章的感觉,是窃喜。因为很多关于芬兰教育的描述,场景式,学科融合这些,都是我们一土学校在实践的。而且不谦虚的说,比芬兰的还“好”。因为芬兰再好,五百多万人口,还不如朝阳区多,而且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把孩子送到芬兰去,但在中国的实践,是中国孩子真正可以用的, 而且有可能惠及到很多很多的中国孩子。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吹嘘一土怎么好 (一土的确很好,后面再吹,哈哈), 而是告诉你, 如果你在啧啧赞叹,转发朋友圈以后,觉得缺了点什么,你希望也能做点什么,甚至加入我们的实践,那么来吧,也许在你家附近,明年也可以有一所一土学校。 

咱们一步一步来。

先说一土做了什么

转眼间, 一土学校从今年三月份的一个大胆得让自己都有点害怕的想法,成了开学两个月有余的,活生生的现实。每一天我们都在某种莫名的兴奋中,看很多理念的践行, 看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来的一土的志愿者说, 你们这里人都有两个特点,一是都说话特快,二是眼睛都是亮的。哈哈说的挺到位的。

两周前是孩子们第一期的“ passion project ”结业展示,孩子们每个人展示自己的六周项目的作品,有文字王国(甲骨文),未来世界(编程),音乐之声,和食品研究所。芬兰文章里提倡的场景式学习,我们已经在做了,每一个项目,都是跨学科,培养综合能力的。在展示日,孩子们用加餐的酸奶盒子, 做一个“接纳盒”。每个人有25颗黄豆,看到别的同学的展示,觉得好,就把一颗豆子放在TA的接纳盒里。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作品”时候的那份热情和自信,接到豆子的时候略带羞涩的激动,让人莫名感动。


第二天,老师开会做总结(规则是大家先自己总结3分钟,然后每人发言一分钟,先说什么做得好, 再说“ delta” -- 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十几分钟后,老师们总结了很长的列表,这次活动成功在哪,以后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这样的教师会,每天都有,每周五我们也有专门的教师职业发展的时间。教育是件没有“终点“的事情,靠每天不停地磨。

最近有不少关于一土的报道(财新和冰点的报道都很有深度:冰点特稿 | 120平方米的教育试验田财新 | 一所微型学校的大梦想),问起一土有什么不一样, 我说其实学校在育人方面,我们并没有什么特立独行的理念, 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很多有远见的教育家百年前就提出了。我们的教师,也不是“特立独行”的人,我们的教师团队有20多年教龄的公立体系的教师,有在美丽中国支教的教师,有在美国欧洲教学多年的外教。但为什么不一样,无非是有这样一个环境,去掉了一些枷锁,能让这样一群人,能相对完全,真实,不走样地践行这些教育理念。


一土的课程表

一土还做了什么

上面这些学校和教育本身的创新,是“看得见”的, 其实只是一土的三分之一。我们还做了有三分之二的事,是“看不见”的。

那天杨东平教授来学校看,很睿智地总结出了一条,说一土不一样,因为你们是三种人在一起做,一群企业搞管理的, 一群技术牛人搞IT的, 还有一群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的。 一语道破。

所以学校是大家看到的树冠,是1/3。下面的2/3,是我们做的各种系统。


其中核心是几个系统:教师职业发展系统,学校运营和管理系统,学生评估系统,和以教师为中心的IT支持系统。有了这些系统,上面的树冠才有生命力。

这些系统落到实处,是我们现在有的180多个文件的系统。不是这180多文件牛,而是一土团队不仅有创新精神、高效的执行力,还有总结归纳提炼模式的能力。形成闭环、不断优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快速成长的生态模式。


为什么能有这些系统。更底层的原因是把大量原来和学校教育“不相干”的跨界资源引入了教育。我们的管理层的人有麦肯锡、优步、思科的前管理层(优步中国前人力资源总负责人,通过一土志愿者社区找到我们,现在全职加入一土负责多项工作了),有拥有16年开发经验的豆瓣最早期工程师,和才华横溢的资深设计师。我们的教师培训体系,是参考了麦肯锡职业发展体系的框架,并结合教师职业特点结合和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共同研磨出来的。我们把商学院里常讲的沟通和领导力,用到教师职业发展里。麦肯锡现在也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用理论加案例的方法,支持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培训。我们的志愿者里, 有中科院粒子物理的博士希望来设计科学课程,有MIT的化学博士在帮我们做儿童STEAM课程的设计。 我们的合作伙伴里有清华大学的长江学者,有乐高基金会在中国支持的实验室, 有中国绘本第一人熊亮做的艺术课, 有戏剧大师叶逊谦做的戏剧课, 有20多年专业音乐人,慢乐堂的辛娜做的给孩子的音乐课。 


戏剧课上,和叶老师在一起“游戏”的小土豆们

但一土不是一个“课外班“的结合,而是在学校体系里的有机整合。对孩子是个表里一致和有序的体验。这是一个大题目 ,我们一位一土家长发表过一段言论,非常到位:

消防相关话题比如说“消防车”,的确是幼儿园里项目研习的经典选题,基本年年都会有班级孩子感兴趣从而选来进行探究,而通常都会选消防局作为实地探访的场所。但是我观察每个班级的孩子提出来想要通过实地探访去解决的问题却常常都不同。能够针对孩子们特定的疑问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的“参访”才可能真正有助于儿童的深度学习。也就是说前期充分了解儿童感兴趣的问题、跟儿童一起梳理问题、推理选择解决方案并进而对实地探访进行规划的过程,这个“埋伏笔安排包袱”的过程对于推动儿童的深度学习不可或缺,“设计学习”需要教育者在孩子学习的旅途中留下各种“邀请信”,要孩子们被这些邀请信吸引吊足了胃口,孩子们持久、专注而深入的学习也就自然产生了。校外机构组织的一次性消防局参观活动,好玩也还好玩,但内容是事先设置好的,也多半是成人准备好了很多期望“教导”给儿童的知识(尽管通常也会注意要穿插一些动手、体验环节),很难去真正回应儿童特定的探究的需求,所以也常失于浮光掠影。我曾带孩子参加过外面组织的几次不同的职业体验活动,但感觉都有点匆匆赶场,中间还免不了需要把“跑题”的孩子拉回“主题”的桥段,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学校才有条件去设计、铺设一个有伏笔有包袱可抖、有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的“学习旅程”,相比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孤立的消防局参观应该会有更精彩的故事发生。

所以一土的“根“,往大里讲, 是对教育生态的重构。是这些跨界的资源,首先能对基础教育可及,其次能在学校这个体系里的有机整合和互动。

现在说正题:想在你家附近有一所一土学校吗?

想, 说不定就可以。

我们从一开始就哼哧哼哧做这些“看不见”的事, 就是希望能支持更多的同路人和我们一起行动, 我们一起开一土分校。 

我们对长期的思路大概是这样:如果希望开一个一土分校, 就组成一个小团队来找我们。 我们提供一个 70% 可用的一土建校方案(包括建校过程,开学以后的课程实现,教师支持体系,培训,学生评估体系, IT支持), 你们负责剩下的30%, 主要是能在当地合法合规办学的资质(通过自办或者合作)和场地。学校的法人实体是你们的, 建校方案和后续持续支持一土来,在满足一土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土品牌。

不过第一年,我们体系在建设中,资源也有限,所以暂时不会一步到位上面的模式,我们明年会支持不超过3家分校,这几所分校的创办人,我们也希望成为一土的合伙人,和我们一起做事。 

一、我们希望找什么样的团队

1. 深度和全面的认同一土的理念,和一土人是“一路人”。

2. 有资源可以在本城市合法合规办学(能有独立的办学资质,或者通过和现有学校合作的形式)

3. 团队中有两种高水平的核心人才,做教育的和做管理和运营的。 

4. 有创业精神。做学校本质就是创业,而且是复杂度极高,经济回报很有限的创业项目。需要对困难有足够的预期,有面对各种挑战的勇气,和愿意把一切磨砺收获为成长的心态。

剩下就是做事了。

三、如何构建团队

如果你个人特别感兴趣,但还没有完整团队,我们也许能帮你找到。文末二维码,可以进到一土广场社区(我们把现在的“一土志愿者”社区改了个名,大家都是为了一土这件事聚在一起的)的”一土分校筹建群”,在群里大家可以找到同城的朋友,也可以进一步各自建自己的城市分群。加入社区的时候请选择角色“一土分校参与者”,会要求你填写一些个人资料。

四、线上讲座,北京活动

我们在11月23号晚上会做一个讲座,具体讲一下建校的事情。讲座通知会在筹建群里发。如果这个时间不方便, 讲座结束后可以随时看回放。之后我们在12月26日那一周会在北京做一周的活动, 邀请希望办分校的朋友们都来参加。这个活动会包括一土整体介绍,课程展示, 教师交流,孩子们的作品展示,还有些不着调的活动,到时候就知道啦。我们会通过这一周, 对有兴趣的团队进行一下筛选,选中的3个团队我们会共同推进。没选中的团队,希望今后可以陆续加入我们。

对分校的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支持你在当地开一个和北京差不多的一土学校。这支持包括:

  • 整套建校方案支持

  • 课程体系和实践指导

  • 教师职业发展和持续培训

  • 学生评估体系

  • 学校运营支持

  • 一土APP使用(包括学校管理层版,教师和家长版)

  • 学校运营IT体系

  • 使用一土品牌招生, 招教师,招人。

  • 和一土北京以及其他一土学校的交流(包括教师和学生, 线上和线下的)

  • 一土也会利用自己的资源尽力协助(奴隶社会, 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教师社区, 一土公众号等等)。一土建校和运营,有180多个文件的guidebook/指南, 倾囊相授。

  • 另外,我们的课标是义务教育的课标,具体参考文章《What?!符合教育部课标的小学语文课居然可以这样教?》

你要问了,费用怎么安排,说实话,还没有最后定下来,我们在讲座里会说一些思路。

对完全公益性质的学校或项目(打工子弟小学,美丽小学等),我们会以公益的形式提供这些学校使用我们的一土 IT 平台,并通过一土教师社区, 提供教师支持和培训。

如果不做一土学校,只希望用我们的部分产品,比方说一土家校沟通 App,一土 App,学校运营平台等,或者课程,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也欢迎。 

什么时间表

1. 一土分校筹建群今天开放。在磁场APP里的“一土广场”里,加入方式在文末。

2. 我们会在 11/23 日晚上在社区里做一个讲座,讲讲思路,也回答一些问题。如果错过这个时间,可以以后来看回放。

3. 希望开分校的朋友,请先入群,然后请以小团队的形式提出申请。(具体流程我们会再群里分享,一个城市也可以有多个团队),申请的截止日期是12月15日,我们在初筛之后,会请大家12月26号那周来北京。之后确定下来明年推进的几个,我们签协议,继续推进。明年还不能推进的,我们也会通过这个社区保持联系。 

4. 再往前看,计划2017年9月开学的,大概3月份应该开始有核心教师入职,下学期开始启动教师培训和开学准备工作了。

希望基本思路讲清楚了。期望见到你,并期望你也能成为一粒种子,让一土也能在你的社区生根发芽,共同推动教育进步,让更多孩子们受益。 

多说几句

听了我的一席话要加入的你,一定还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费力且有可能有风险并不讨好的事。为了孩子上学也好、改变教育生态也好,也许你的理由很充分,但加入一土,还需要自检一下一土创业者基因,是否认定这场教育的旅程是关乎于你自己的自我教育的路程?最终做成这件事,我们可以提供模式、资源、社区、IT 技术,但你和你的团队需要拥有直面各种挑战的勇气,以及愿意把一切磨砺收获为成长的心态。和一土人一起解决每一个细节问题;一起高效沟通协作;一起碰撞创意,激发灵感;一起突破边界,创造不可能。

有人想问,你们是不是太快了。你们能顾得上吗?你们有那么多老师和资源吗?针对太快了的提问,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不能等。其中有外因也有内因。

外因是,孩子们的教育不能等。现在创新的学校不少,但相对于每一年1000多万的小学生,一所学校的能量太有限了。需要等上五年十年的成熟发展,那将是一代人的代价。清华的徐迎庆老师说过, 现在让他觉得有紧迫感的, 不是美国和中国大学生的差距,而是美国七八岁的孩子和中国七八岁孩子的差距。孩子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因此这场教育的创新等不起。


小土豆们的艺术课作品 -- 花。看,每一个都那么独特、那么美

另外从学校发展的内因上,一土学校重构了学校的模式,这种重构是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维把学校所在的社区变成了学习共同体 — 一土终身学习者社区。这种模式让我们不需要等。新思维逻辑让我们把学习者变成了学校的中心,学校变成了社区的中心,把原有学校的孤岛模式变成了喷泉广场的模式。虽然我们开校才两个月,我们拥有了普通办学者难以想象的资源,而一土开发的互联网技术也让人与人的协作,与学习相关的需求得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土模式靠的是人,是因为我们相信一土核心团队及执行团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就是社区,我们在社区里可以找到大量优秀人才、志愿者,我们目前的一土雾霾及科学项目、一土宣传册项目、一土安全课程研发项目、一土翻译组、一土TA志愿者群……有大量的人为着共同的愿景走到一起。

小月校长说,现在做一件事,很多人都忙着一边建围墙和篱笆,一边招呼各种资源和人才到围墙里面来。而一土学校的方式完全不同。我们没有在做围墙而是在建喷泉,喷泉周围就会形成一个广场,广场上就会有很多人。这些人因为喷泉而来到广场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是一土文化基因的不同之处。

同时我们相信技术的力量,技术让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一起便利地协同工作成为可能。技术可以把人想明白做出来的工作模式变成工具,让更多的人便利地享用而无需重新体验前人的艰苦。而在新的工具和平台上,更多的人可以创造更大的可能性。

最后埋一个梗,其实芬兰教育牛,不在于所谓的取消课程分科,也不在有场景式学习,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在于什么呢? 我下一篇文章和大家探讨。

这个核心如果我们也能做到了,我们也就“芬兰”了,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一土在做,希望也有更多的你们加入。眼馋没用, 行动起来吧,借用璐鸥说过的一句话,“既然要发生,那与其等别人做,不如我们做”,是吧?

怎么加入一土分校筹备群

“一土广场”社区(现在的“一土志愿者社区”改名而来)搭建在磁场App上。

1.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磁场,并选择微信登录(不建议使用邮箱注册)。

2. 保存以下二维码至手机相册,磁场登录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扫一扫”,然后从相册中选择刚保存的社区二维码,选择身份(一土分校参与者),答对简单问卷并完善个人资料后即可进入社区


3. 保存以下二维码至手机相册,磁场登录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扫一扫”,然后从相册中选择刚保存的“一土分校筹备群”二维码,点击加入即可。



推荐阅读:

What?! 符合教育部课标的小学语文课居然可以这样教?

120平方米的教育试验田

故宫里的开学典礼有什么不一样?

我送小布上一土

财新 | 一所微型学校的大梦想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